(1 / 1)
因为后者负面的2十有八九,稍微有点掩盖了曹魏政权政策的实质。
毕竟,话说的难听点:都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那个局势了,光是裹挟一个献帝,真的能够号“令”诸侯吗?
人蜀汉东吴哪里听过曹魏的“令”了?】
“倒也不必这么严苛,”刘秀对待后世人这言词上的挑剔,表现出了一种淡定的宽容:“本意还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负面情绪多一点挺好的,他觉得行。
毕竟讨不臣这个说法,想到后面曹魏代汉,多少就让光武皇帝心理默然无语。
你难道自己不就是天底下最大的不臣吗?
【这个决策,我们用后世人的眼光其最精妙的地方,就在于给予了曹魏政权一种“大义”,一种正统性宣称。
借助献帝的名头,曹操的南征北战很长一段时间都称得上师出有名。曹家之所以能够取汉而代之,也是因为先将献帝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所以奉天子这个说法,确实就是说着好听而已,不臣的名头,也是大家心照不宣的“帽子”。
但是他们本身需要的就是这种“说着好听”的“冠冕堂皇”,需要这种表面上的自我抬高。用讽刺意味太重的后者称呼,反倒失了点政治装腔作势的韵味。】
曹·冠冕堂皇·装腔作势·操:……
后世人的评价,有些时候真的很难让人接住,实在不知道到底是在夸人还是在骂人。
五味杂陈jpg
【在确立了这一条方针之后,曹操平定四方的征战也跟着顺利起来。
他先后消灭了李傕、吕布、袁术等人的势力,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击溃袁绍,更是为他一统北方势力奠定了基础。
正当他连战连捷,春风得意,废三公复丞相,一时之间壮志豪情,兵锋自北境一转而南下,满心期许着平定天下的梦想的时候。
他的野望,被赤壁的一场大火,中断了脚步。】
天幕上的画面突然一滞,随后自一角燎起明光,继而倏忽间赤红吞没了画面,跃动的火舌舔舐尽原先的景象。
好一场轰轰烈烈的火啊——
孙权半眯着眼看着天幕,唇角上扬出一个愉悦的弧度,然后轻轻地笑了一声。
【说白了不过是两场相似的大火,两场东吴纵的火。
一场是赤壁,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孙刘联军的火攻决策,燃尽了曹操统一的梦,也标志着我国的军事政治中心从此不再局限于黄河流域。
另外一场是夷陵之战,陆逊一把火烧连营,击碎了刘备东进的渴望。吴蜀两国的实力都因此受到影响,三国鼎立的局势彻底形成。】
刘备:相似的火?
他认真比较了一番,斟酌着后世人的真意:
到底是真的战略细节上的相似,让他可以通过复盘赤壁小心规避战败的风险,还是只是修辞的应用,相似的只有火攻的策略?
面对这种关乎自己性命乃至于整个蜀汉未来的大事,他只得慎之又慎。
毕竟在知道刘禅未来的不争气,难以担当重任之后,刘备对于自己性命的重视只能无奈又坚决地上升了一个高度。
他的命现在已经不止是他一个人的了,整个蜀汉的未来,某种意义上都被押注在他寿命的长短之上。
可是后世人对于夷陵实在太过语焉不详,让刘备也只能从只言片语中努力去拼凑战役可能的发展。
“唉,”有些恹恹地叹气,他伸手摁了摁自己的额角:“后世人既然都说了这两场的重要性。”
“那么夷陵之后,肯定也会细讲的吧?”
他看着旁边的谋士。
—
曹操:知道刘玄德也遭受了差不多的被放火的待遇,心里意外平衡了很多。
默默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坐姿,心底其实还没完全从赤壁之战中解脱出来的曹丞相,面对着刘备的遭遇,罕见地却感到了几分安慰。
果然当自己心情不爽的时候,看见有人也没比自己好到哪里去,瞬间就会舒服不少。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要讲赤壁,那么绕不开的就是东吴,我们诨号江东纵火团的演义小透明。】
“?”
原本美滋滋看着曹魏蜀汉乐子,对着自家赢了的两场战役扬眉吐气的孙权顿住了。
江东纵火团倒是容易理解,甚至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孙权暗戳戳还觉得这个称谓有点意思在。
但是,演义,小透明——?
最开始被《三国演义》奇妙改编震撼到的神经敏锐地捕捉到了不妙的气氛,孙权的笑意一点点地从脸上消失了。
后世人,难道又打算给他开开什么眼界吗?
万幸的是,天幕并没有这么干,或者说,它用一种更为委婉的方式,扎了孙权的心。
【但实际上,比起演义中基本隐身,出场人物很多都成为了衬托蜀汉的配角的扁平反派形象,东吴在历史上,最起码汉末三国晋时期,存在感真的说不上一句低。
作为我国封建王朝时期第一个以江南地区为帝都核心区域的政权,东吴在江东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建设,都给后来不少江南政权奠定了基础。
在如今的南京六朝博物馆,其悉数六朝风流人物的展厅里,孙权作为东吴帝业的奠基人,还被博物馆方面单独拎了出来,上位六朝开馆男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