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41节(1 / 2)
苏泽想要给长宁卫的官军讲课,一方面是为了刷“开蒙”技能,再想办法蹭一些“兵法”技能的经验。
另一方面是明代其实已经到了冷兵器时代和火器时代的交界点上,明军其实已经开始使用火器,戚家军中就有专门的讲鸟铳(火绳枪)的章节。
到了嘉靖二十七年,就是之前的朱纨在嘉靖二十七年在双屿岛大破倭寇,在双屿获得了一批鸟铳和能够制作鸟铳的葡萄牙匠人,大明朝廷在开始下令仿制的。
如今才嘉靖三十三年,长宁卫这种偏远卫所自然是没有的,但是随着和倭寇战争的深入,明军也开始陆续使用鸟铳。
到了万历年间戚家军调入辽东,已经改进出使用火炮作战的军阵了,再加上大明军队原本就使用的边统、火箭,其实大明军队使用火器的比例还是很高的。
只不过兵员素质和武器质量的问题,火器的威力并不算大,当然这个时代的火器威力本来也不算大。
不过这对于苏泽都不是问题,他有系统可以改进火器,鸟铳的精度已经可以了,只需要改进装填方式和火药配比,就能研发出下一代的火枪。
而这个时代葡萄牙人已经在东亚出售红夷大炮和佛郎机炮了,这个时代的铸炮也没有特别高的技术门槛。
要打造出一支使用火枪和火炮的军队,那就需要士兵拥有更高的素质。
拿破仑时代的法国炮兵之所以所向披靡,也是因为法国数学教育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法国拥有最高素质的炮兵军官和炮手,才能射的更准射的更快。
但是说一千道一万,最后还是要钱啊!
苏泽看向屏风,对着屏风后的林默珺说道:“我还有一法,可以富民强军。”
“先生请说,到底是什么法子?”
苏泽顿了一下说道:“这法子虽然好,但是要通‘海贸’才行。”
吃饱饭
“海贸”二字,让林默珺沉默了。
这年头说海贸,其实就是走私了。
按照咱大明的祖宗之法,除了市舶司进入大明的贡品,其他都是非法走私的。
长宁卫自从老百户死后,是不参与走私的,要不是之前苏泽的赏罚论,林默珺当场就拒绝了。
苏泽说道:“只要能在长宁卫边上靠岸,将货物搬到长宁卫就可以了。”
苏泽又继续加码说道:
“这海贸所得,二成送入百户所,一成送入家祠,百户以为如何?”
其实按照走私的分成关系,这个份额算是低的了,不过苏泽只是要借用长宁卫的港口,也不需要长宁卫军户参与,这个分成也算是合理了。
林默珺想了想说道:“不许和真倭做生意。”
“这个自然!”
“不许贩卖粮、盐、铁和军械。”
“通倭的事情我肯定不会做的。”
“既然如此,那就做吧。”
林默珺也知道苏泽是个有本事的人,如今整个东南地区到处都是筛子,月港那边更是肆无忌惮的走私,福建全省都知道这个窝点,也没有人去捣毁,背后干系之深让人头皮发麻。
苏泽如果真要走私,那他也能找到路子,还不如让他在长宁卫控制范围做,这样也能把控风险。
这倒也不是林默珺又当又立,而是长宁卫确实撑不住了。
朝廷拖欠军饷,卫所的屯田产出就这么多,上次械斗罚银如果不是苏泽弄出了精盐,林默珺真的要典当嫁妆来交罚银了。
苏泽所说的“明大义”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吃饱饭”,如果饭都吃不饱,还谈什么个人信仰。
苏泽从百户所出来,天色已经黑了,但是他心情愉悦,以苏泽这个经历过贸易浪潮的现代人来看,长宁卫就是守着金饭碗讨饭。
长宁卫的位置偏僻,但是另一方面说就是天然的走私港口。
这里距离延平府和福州府都很近,这都是贸易繁荣的地方,特别是福州府,福州是福建的首府,包括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和都指挥使的三司衙门都在福州府。
另外福建市舶司衙门,福建参军衙门,备倭把总司,也都设在福州府,可以说是达官贵人云集,消费能力极强。
苏泽的计划是在长宁卫设立糖坊,购买走私的交趾黑糖,将它提纯为白糖贩卖。
糖的单价和利润可要比盐高多了,而且能买白糖的也都是官绅豪强,苏泽这买卖也不坑穷人。
靠着上次在制糖工坊里蹭到的“制糖”技能,一个简单的制糖工坊如何建造,苏泽还是了然于心的。
只不过苏泽也不是很确定,《天工开物》上所写的“黄泥水淋法”,到底能不能制造出雪白的白糖。
要知道《天工开物》这本书虽然号称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技术书籍,但是很多内容都是宋应星道听途说写到书里的,并没有经过他的验证。
按照宋应星的办法,只需要在黑砂糖融化后倒入黄泥水,就能自然得到干净的糖浆,苏泽对此也是相当怀疑的。
黄泥水等同于吸附剂,将黑砂糖中的深色物质吸附沉淀下去,其原理和现代糖厂用活性炭做吸附剂一样,倒是也没错。
但是效果有没有《天工开物》中那么好,苏泽没有制过糖也不能确定。
不过制糖最后也需要浓缩糖浆,也是需要燃料的,只靠着烧苇杆肯定是不行的了,还需要购买燃料。
苏泽只觉得有些头疼,为什么别的穿越者只需要吩咐下去,近现代化的工坊就能建造出来,而自己却要苦逼的筹划每一个流程,连炉子里烧什么都要操心。
精制盐要燃料,精制白糖也要燃料,九姑婆家的豆子也用光了,看来上旬末的鬼市还是要去一趟。
上次在鬼市的时候,苏泽似乎见过卖石炭的铺子。
其实中国很早就开始开采煤炭了,从地里挖出来的煤炭叫做石炭,和木头烧出来的木炭相区别。
木炭燃烧充分,也不含有硫等杂质,燃烧起来烟也小一些,所以基本上都是达官贵人用。
比如唐代白居易所写的《卖炭翁》,就是“伐薪烧炭南山中”,卖的就是木炭,也是被宫廷内的太监抢到宫中用的。
石炭有“炭毒”,宋代的时候开封府的普通百姓就烧煤炭取暖了,每年因为“炭毒”而死的百姓就有很多,但是如果不用石炭取暖就会活活冻死。
那时候还有专门卖炭的煤炭店,石炭一旦涨价,就会有大量的穷人冻死,宋代已经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炭山开采了。
大明朝北方也有专门的石炭场,每年也有大量的山西煤炭运到京师,供京师百姓取暖。
福建的普通百姓基本上还是烧草和木头的,用炭的主要还是周围的铁坊。
南平县盛产铁矿,城外不仅仅有大量的矿坑,也需要冶铁的工坊和锻铁的铁坊。
延平府的煤炭贸易旺盛,距离延平府不远的建宁府政和县,就有一座炭山,有专门的煤炭商人将石炭运送到延平府来贩卖。
这其中也不乏送到鬼市来卖的石炭商人,苏泽如果想要制盐制糖,用炭炉才是稳定的燃料。
不过在这之前,苏泽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来了山边的开垦荒田的地方,只看到罗汉脚和朱七的盐丁们正在翻土锄地,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罗汉脚们见到苏泽,连忙喊一声“先生”,恭敬的站在原地。
朱七的伤势已经好的差不多了,他拿着锄头,用警惕的眼神看着苏泽,和他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