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齐我屡破奇案 第500(1 / 2)
“不错,我要了。”
说着,庆言接过商贩递来的香料,直接收入储戒之中。
庆言也不给钱,直接就带人离开了。
庆言自然不是要赖账,而是身后有‘随从’,会替他结账。
而所有围观的百姓和商贩的目光,都盯在庆言的身上。
至于那个卖香囊的小贩,以及付钱商贩自然没人注意。
就在‘随从’白清弈,打开钱袋拿银子的时候。
一瞬间,钱袋中的几块碎银,掉在了地上。
见此情形,白清弈赶忙俯下身来,捡银子。
“大人,我来帮您。”
说着,商贩也俯下身来,替白清弈捡银子。
而就在两人俯下身子捡银子的时候,白清弈的袖中一个瓶子滑了出来,直接落入商贩的袖中。
而这一切,在神不知鬼不觉之间完成了。
商贩捡起地上的两块碎银,递到白清弈手中。
“大人,给您。”
白清弈点了点头,接过银子,然后给了商贩五钱银子后,便直接离开了。
庆言这一路上,就是东看看西摸摸,赫然一副没有见过世面的样子。
碰到什么好吃的,庆言也乐意花钱尝个鲜。
对于庆言让自己吃的东西,梅滔自然是来者不拒。
毕竟,庆言能够受到陛下、丞相、和古老的看重,庆言必定有非凡之处。
所以,庆言无论做什么,他都愿意陪在庆言左右。
时间推移,庆言等人来到粮店。
庆言带着众人走入粮店之中,看着粮食的价格,顿时啧啧两声。
“这粮价,还真是便宜啊。”庆言连声感叹道。
庆言扫视一番并未看到主事之人。
庆言喊道:“掌柜的在不在,大客户来了。”
很快,粮店里面传来一名中年人的声音。
“来了,客官久等了。”
庆言点了点头,伸手指了指这里摆放的各种米面。
“你们店中有多少粮食,都给我打包了,我要全部包下来。”
听到庆言的话,中年掌柜顿时有些语塞。
“客人,这”
听到掌柜的迟疑声,庆言顿时嗯了一声。
“你莫不是怕我掏不出那么多银子不成?我有的是钱。”
说着,庆言直接拿出一沓银票拍在了柜台之上。
看这数量,至少上千两。
“客人,您误会了,我并不是这意思。”掌柜的解释道。
庆言拧眉,质问道:“那你是什么意思?”
“整个星海城,乃至整个北漠郡,所有粮铺买粮都是限制数量的,还要凭借衙门的凭票,才能够购买粮食。”
听到掌柜的话,庆言眉头忽的皱起,开始思索起来。
看到庆言的表情,掌柜的搭话道:“大人,想来您并非北漠郡人吧,不知道城中规矩也就不奇怪了。”
庆言也不否认,点了点头。
“除了粮食,还有哪些东西,需要像这般凭票购买?”
听到庆言的话,掌柜的做出若有所思,“除了粮食以外,过冬会用到的棉衣、木炭,还有食盐,农耕能用到的牛、马也都不允许随意屠杀。”
听到这一切掌柜的话,庆言双眼一眯,顿时提起了兴趣。
“掌柜的,不知这些禁令是谁的提议?”
听到庆言问题后,掌柜的眼神中顿时露出信仰一般的狂热表情。
“这一切,自己离不开亲王大人的福祉,让北漠郡走出困苦之境。”
听到掌柜的话,庆言脸上露出一抹冷笑。
“有那味了”
想来,在北漠郡之中百姓,已经把北漠亲王奉若神明了。
在这些百姓中,可能已经不认铭献帝这个皇帝了,他们心中的信仰变成了被神话的北漠亲王。
如果他们知道,他们今日的富足。
是用潞州郡万千百姓遭受无尽苦难换来的时候,他们会作何感想。
“原本这些东西都是以城中商贾控制,价格也始终居高不下,后来您才怎么着?”
就在庆言想着的时候,碎嘴子掌柜的打开了话匣子,开始说起漠北亲王的功绩。
庆言也不着急,乐意当一回捧哏。
“我还怎么不知道,你给说说看。”
看到庆言这么愿意捧场,掌柜的乐呵呵说道。
“当时亲王大人约见了那些商贾商议,让他们降低粮价,他们始终不愿意降价,您猜最后怎么着?”
装病?
庆言看着乐在其中的掌柜。
庆言也乐意当捧哏。
“你给说说。”
“亲王大人当着这么多商贾的面,直接杀了三个牵头的巨贾,把他们的家产都给抄没了。”
说到这里,掌柜的顿了顿,压低声音说着。
“那些人,可是跟吴都那边有着不小的关系。”
说到这里,掌柜脸上表情的变的敬仰起来。
“亲王大人说了,这个罪责他来承担,谁要敢断北漠郡百姓的活路,他就与对方不死不休!”
“之后,那些商贾顿时投鼠忌器起来,主动降低粮价,后面其他的诸如木炭、棉衣、食盐也是用到这种手段。”
听到这里,庆言嘴角带上翘了翘嘴角。
杀鸡儆猴,立人设。
“之后亲王大人趁热打铁,要求那些商贾的铺子,出售粮食必须要有衙门的凭票才能限量出售。”
“因此亲王大人的雷霆手段,北漠郡的粮价这才稳定下来。”
听到这里,庆言的脸上露出人畜无害的笑容。
“亲王大人还做出什么让人津津乐道的之事?”
此时,碎嘴子掌柜已经聊嗨了,根本没考虑过庆言等人的身份。
“不仅如此,亲王大人还让粮商们收购粮食的价格,不可低于府衙设置的粮价最低值。”
说到这里,掌柜的故作神秘道。
“亲王大人说了,这叫粮贱伤民。”
“想让百姓能够脱离困苦,就必须保障百姓的利益。”
听到这里,庆言露出人畜无害的笑容,配合掌柜的表演。
庆言表面迎合着,内心嘀咕道。
如果这一切,真是那北漠亲王的主意的话,那他还真是个了不得的人才。
在以农耕为主的社会,百姓大多都是从事农耕来养家糊口。
因此,只要控制好粮价,以及收购粮食的价格,基本上就能让百姓的日子渐渐好起来。
而对于这种亩产三四百斤的生产水平,能够保证一日两餐的标准已经很不容易了。
而北漠亲王通过这两个操作,就基本稳住了基本盘。
但是,这种操作也有弊端。
一方面,受到地域的限制,不可能大范围的实行。
毕竟有鱼米之乡,富饶之地,那自然少不了苦寒贫瘠之地。
这种情况,用在那些没有被当做亲王的封地郡县,自然是行不通的。
毕竟,各郡郡守还是要忌惮那些商贾的后台的。
毕竟那些商贾可能就是高老的高官的,亦或者和朝中大臣有着极深的联系。
如果郡守直接来个杀鸡儆猴。
那他可能面临的是海量的攻讦和弹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