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节(1 / 2)
游击队用这种战术没问题,因为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杀伤敌人或是压制敌人,而是骚扰敌人让敌人惶惶不可终日。
但正规军也有这种战术……那不是浪费炮弹吗?
李云龙是这么说的:“咱们考虑这么多干嘛?不就是省掉两个环节嘛?咱们先练着,到时打起来看着不行,还管他娘的什么命令,该怎么打就怎么打!”
李云龙这家伙的性格就是这样,他从来都是向实战看齐而不会管什么命令。
丁伟和孔捷两人一听觉得也对,炮兵观察员和试射又没说要废除,而且炮兵们也都会,到时真要加上也就是一句话的事,于是也就不再纠结了。
王学新倒是真没有废除炮兵观察员和试射的打算,因为即便有了炮侦雷达也还是需要这些的。
炮侦雷达只能侦测到敌人的炮弹,也就是只有敌人炮兵开火后才能起作用。
同时炮侦雷达的数据是由计算机处理的,比炮兵观察员计算坐标以及炮兵计算诸元精度要高得多,因此在对付敌人炮兵时基本可以省去炮兵观察员和试射两个耗时的环节。
这里之所以用“基本”,是因为此时的八路军用的马克3型雷达是中波雷达存在较大的误差,另一方面数字地图也有误差,所以最终结果不会是百发百中。
但火炮不全是用于对付敌人炮兵的。
比如还有轰炸敌人阵地、再比如在敌人冲锋时实施拦阻炮击,这时敌方都没有炮弹飞到空中炮侦雷达无法发挥作用当然也无从得知敌人的位置,这时就还得用老方法也就是炮兵观察员加试射的方法解决。
但是王学新对这样的配置还是有些不满意。
这主要是王学新担心炮兵营的战斗力不够。
这并不是说30的威力不足,事实上30榴弹炮的威力已相当惊人:其发射榴弹时的有效杀伤面积为60米乘20米,其中20米为绝对杀伤半径,在这个范围的目标即便趴在地上没有被弹片命中也会被震死。
问题在于就像李云龙担心的那样,12门炮是不是少了点了?
而且这12门炮又要对付炮兵又要对付步兵……在战斗中炮弹够不够用?
如果有一两门炮在战斗中出了故障或者被流弹击中,战斗力是不是更弱了?
于是,王学新就想着提升火炮有杀伤力。
要提升火炮的杀伤力无法就是两个途径:一是改进火炮使它打得更准、更快,二是改进炮弹。
前者对王学新来说算不上难事,毕竟华夏仿制出54型火炮后还改进成了54-1型,王学新只需要把这54-1型调出来就可以了。
问题就是此时的八路军根本就没有火炮生产线,知道怎么改进又能如何?还不是得依靠毛熊来改让毛熊平白占便宜?
更何况改进后只是故障率少一些,威力并没有增大多少。
那就只有从炮弹方向考虑了。
王学新首先想到的就是改变弹种,改成燃烧弹?
可以考虑,在某些特殊场合燃烧弹很适用,比如对付敌人炮兵时……几枚燃烧弹过去想不引爆敌人的炮弹都难。
再比如在夜战时,燃烧弹就可以为我军指示目标。
但燃烧弹依旧不够理想……其弹丸空间小能装的凝固汽油不多,杀伤半径60米也差不多了。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办法能提升炮弹的威力?
王学新想来想去也没什么头绪,端着手里的一杯咖啡悬在半空好久也没送到嘴里。
不过这也给了王学新启发,他看着手中的咖啡杯,心道:为什么不整出空爆弹来提升威力?
近炸引信
空爆弹在这时其实已经有很多国家研发或者有过研发经历了,因为所有人都知道空爆能成倍的提升杀伤力……炮弹在空中炸开而不是扎进土里爆炸呈辐射状爆开,其炮弹就会带着让人恐怖的动能四处乱飞,而且又多又密杀伤力还强。
然而,这些研发却无一例外的都是无疾而终没有下文。
原因是想要实现空爆尤其是恰到好处的在目标上空几米处空爆是十分困难的。
这时代为了实现空爆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长杆引信,顾名思义就是在引信前装上一个像避雷针似的长杆。
这种方式简单有效,但问题也很多……空爆距离只有长杆的长度,短了根本就没什么效果,长了影响炮弹在空中的飞行甚至还会意外被引爆,于是很快就被淘汰了。
另一种就是延迟引信。
延迟引信就安全得多,理论上说它只需要计算好炮弹的落地时间然后提前一点时间引爆就能达到空爆的效果。
但说起来空易实际做起来却很困难。
原因是炮弹的初速达五百多米每秒,落地时虽然受空气阻力速度减少,但三四百米每秒还是有的。
在弹丸一秒钟就能飞三四百米的情况下,怎么才能用延时引线精确到让弹丸提前几米的距离爆炸呢?
这几米的距离用时间来计算就是百分之一秒,什么延时引线能精确到百分之一秒呢?
另外,炮弹落地时间能一秒不差的计算出来吗?
每发炮弹在空中受到的阻力能一样吗?
如果这些都无法精确,又谈什么空爆的最佳效果?
其结果就是既费力又不讨好……装上延时引信原本希望能提高杀伤力,实战中却发现要么爆得早了要么爆得晚了,真正能达到理想效果的没几发,杀伤力反而不如普通炮弹。
但这问题放在王学新这就算不上什么问题了……
王学新一个电报发到苏礼国那,问:“近炸引信能否实现自产?”
苏礼国对王学新这个问题有些奇怪。
因为八路军对近炸引信的需求不是特别大,这玩意主要的用处是装在高射炮炮弹上的,它可以省掉炮手调整延时引信的步骤以达到提升战斗力。
但八路军现在还没有几门高射炮……机场附近装备了几十门进口的高射炮,那只是寥胜于无。
八路军的近炸引信主要是用在飞弹上的,包括空空飞弹在内。
但之前从鹰酱那进口的近炸引信就足以满足需求,用到现在还没用掉一半,而且随时可以继续从鹰酱那进口……团长为什么急着问能否自产呢?
不过心下虽然疑惑,苏礼国还是回答道:“自产没有问题,就是要用到小型电子管!”
对近炸引信的逆向研发早就开始了,苏礼国之前已经摸透了它的原理,在能够自产雷达的情况下就算不上什么高科技的东西。
王学新想也不想就回答道:“马上开始自产,不过目标不是敌人飞机,而是地面,有没有问题?”
“没问题!”苏礼国很肯定的回答。
这算不上难事,其实只要对鹰酱的近炸引信完全仿制,然后更改敏感波段就可以了,就像鹰酱的对地测绘雷达一样。
苏礼国原本还不知道王学新要搞这种对地敏感的近炸引信有什么用,但当它收到几枚引信以及图纸后就明白了……
苏礼国在兵工厂工作,知道最近八路军引进了一批榴弹炮,再联系上王学新发来的引信,很容易就猜到是榴弹炮的引信。
“榴弹炮引信为什么要用近炸引信呢?”苏礼国对着图纸自言自语的说道:“而且还是对地敏感的!”
又思考了一会儿,苏礼国猛然想到一点:
近炸引信,那是不是说也是靠近了就炸?
如果是碰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