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节(1 / 2)
&esp;&esp;入夜,傅洵才来不过半个夜晚一个白天,就要启程走了。
&esp;&esp;他也极为忙碌,这是百忙之中来找她的。
&esp;&esp;沿着小巷,兰絮和傅洵并肩走着。
&esp;&esp;巷子里跑过好几个小孩,他们在打鞭炮,兰絮突然心痒,她步伐顿住,问傅洵:“要不要玩鞭炮?”
&esp;&esp;傅洵:“不玩。”
&esp;&esp;兰絮:“为什么不玩,是年纪到了,失去童心了?”
&esp;&esp;傅洵从鼻间笑了声。
&esp;&esp;自从他说她还小,坚持不做某事后,兰絮就会拐弯抹角,说他年纪大。
&esp;&esp;这是事实,傅洵倒不是生气,而是笑对她小孔雀似的耀武扬威。
&esp;&esp;只是,今日见过王夫人,能明显感觉岳母对自己年纪,也不是很满意。
&esp;&esp;傅洵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郁闷。
&esp;&esp;他停下脚步,夜色里,目光直勾勾地看着兰絮。
&esp;&esp;兰絮一愣,却看他微微低头,道:“玩鞭炮,不如多看看你。”
&esp;&esp;兰絮:“……”
&esp;&esp;她脸色倏地发红,傅探花原来也是会说情话的?
&esp;&esp;还没等她多品味品味,傅洵朝前继续迈开步伐:“昨晚来的时候,看到外面有小摊在卖,去买吧。”
&esp;&esp;兰絮:“哦。”
&esp;&esp;她两步追上去,傅洵勾勾手指,捞到她的手,握住。
&esp;&esp;虽然这是一条黑乎乎的巷子,可是,他们已经走出庭院,某种程度,也是大庭广众之下了。
&esp;&esp;兰絮有点紧张。
&esp;&esp;她觉得傅洵也是的,不然怎么握得这么紧。
&esp;&esp;直到出了巷子,他才松开手。
&esp;&esp;傅探花从没玩过烟花。
&esp;&esp;他看着摊贩摆的品类,正要各给兰絮买一样,兰絮忙让他别指点江山。
&esp;&esp;她挑了烟花棒,就两根,他们又回到了巷子里。
&esp;&esp;她点燃自己手上一根,傅洵那一根,是借了她烟花棒的滋滋火光。
&esp;&esp;突然,外面大街有人放烟花,只消抬头,就可以看到一蓬蓬盛放的烟花,五光十色,五彩斑斓,照亮了整个巷子。
&esp;&esp;兰絮很惊喜,更意外的是,这巷子里看烟花刚刚好!
&esp;&esp;她大声朝傅洵说:“傅洵!这放烟花的真是个妙人!”
&esp;&esp;傅洵弯弯唇角。
&esp;&esp;就是离放烟花的地方太近,声音太大,兰絮捂着一边耳朵。
&esp;&esp;傅洵看着她,把他的烟花棒递给兰絮,这下,兰絮两只手都拿着烟花棒。
&esp;&esp;而他从她身后,用双手捂住她耳朵。
&esp;&esp;烟花声骤然减轻,兰絮甚至可以听到自己轻缓的呼吸声。
&esp;&esp;她侧首,发凉的耳廓,蹭了蹭他的手心。
&esp;&esp;很温暖。
&esp;&esp;漫天光华下,她在看烟花,他在看她。
&esp;&esp;门口,王夫人托着瘸腿,本是要出去,叫兰絮送完傅洵就快快回来的,却见着这一幕。
&esp;&esp;她眼角微微湿润,罢了,年纪大点就大点,着实会疼人。
&esp;&esp;最终,兰絮送傅洵到街边,就回去了。
&esp;&esp;傅洵坐在马上,等了一会儿,闻风骑马回来,道:“大人,那些烟花一共花了十两银子。”
&esp;&esp;傅洵:“记账上。”
&esp;&esp;……
&esp;&esp;太康十一年二月,傅洵果然没有再回崇学馆。
&esp;&esp;崇学馆的学子,也渐渐明白,往后除非入朝堂,否则,也再见不到傅探花。
&esp;&esp;这年,崇学馆共有十人北上进京,参与会试。
&esp;&esp;有二人中了,通过殿试成了二甲进士。
&esp;&esp;九月,兆王倒了。
&esp;&esp;倒得没杭王那么轰轰烈烈,就是兼并土地,纵容刁奴杀人,最终被皇帝收回封地,幽禁府中,王位倒还无恙。
&esp;&esp;倒是崇学馆出去的一名进士,被卷了进去,贬谪西南贫苦之地做县丞。
&esp;&esp;难免引得众人唏嘘。
&esp;&esp;傅洵写给兰絮的信,分析了这一段。
&esp;&esp;实则兆王所犯的事,没比杭王好多少,只是考虑到兆王母族等等,不宜动荡过甚。
&esp;&esp;三年折两王,只剩下庆湖省的忻王。
&esp;&esp;兰絮写到:“我就说,爱吃爱喝的人福气在后头呢。”
&esp;&esp;傅洵收到信后,突然记起十三岁的兰絮,在问三王站队之事时,慧眼识忻王。
&esp;&esp;虽然他确信,她当时一定是瞎蒙。
&esp;&esp;但瞎蒙都能这么准,也只有十一了。
&esp;&esp;傅洵看着信纸,反反复复的,想着她写这句话时,该有多得意,他突的低低笑了一下。
&esp;&esp;正在倒茶的万里,心中一片平静,已然习惯。
&esp;&esp;虽然以前傅洵绝对干不出一边看信,一边浅笑的行为。
&esp;&esp;老实说,他第一次有被吓到。
&esp;&esp;但往后,只要是庆湖怀名发来的信件,傅洵做出什么神态,他都觉得寻常了。
&esp;&esp;只是不曾想,英明神武的傅探花,竟然也会有一日,总盼着南方的一封信。
&esp;&esp;……
&esp;&esp;太康十三年年九月,又是一年乡试放榜,明年就是会试。
&esp;&esp;蔡老本是去谢家报答当年的恩情,如今也算报完了恩,他老人家年底就回老家,颐养天年。
&esp;&esp;兰絮收到了傅洵的信。
&esp;&esp;她希望兰絮北上,剩下的两个月,到京城的荐山书院读书备考,那是享誉整个大盛的官学。
&esp;&esp;他用的询问的语气,但其实,一切衣食住行,都给兰絮安排好了。
&esp;&esp;这要是换别人,会觉得傅洵管太多。
&esp;&esp;可兰絮很开心。
&esp;&esp;有人包揽了这些杂事,咸鱼巴不得呢。
&esp;&esp;于是,兰絮回信,本想写点矫情的话,还是算了